查看原文
其他

《论扯淡》(《On Bullshit》

思庐哲学 一起阅读 2022-05-19


转自“思庐哲学”(Silu-philosophy)

作者:哈里·G.·法兰克福(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前哲学系主任,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的哲学家之一。凭借这本《论扯淡》(《On Bullshit》),他成为亚马逊十大畅销作家之一。


《论扯淡》是全世界第一本关于“扯淡”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的著作,2005年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占据《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榜首长达9个月;被翻译成超过25种语言,风靡全球。本书深入讨论了“扯淡”的含义,它为何出现,以及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一、《论扯淡》核心内容


《论扯淡》原本是法兰克福在1986年写的一篇论文,2005年,在这篇论文发表了将近二十年之后,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突发奇想,把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致的小书,立刻风靡全球。


《论扯淡》英文版不到七千字,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读完,它很好地结合了严肃的主题、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表达,以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洞察。作者在书中分析了“扯淡”这种十分独特的语言现象,讨论在人和人的沟通之中,“扯淡”是如何出现的?以及扯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


本书的作者,著名的哲学教授哈里·法兰克福,其实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显得平淡无奇,先后在美国的四个大学教授哲学,研究的也都是艰涩难懂的传统哲学问题,比如笛卡尔的认识论、自由意志问题,等等。


该书一问世就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占据《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的榜首,也把法兰克福推到了美国的公众视野当中。他的影响力更是在特朗普竞选和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提高了很多,因为人们都同意,如今全世界大概没有人比特朗普更能够代表一种“扯淡文化”了。


你大概会好奇,一个学院派的哲学家为什么会去关心这样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甚至显得格调有些低下的语言现象呢?


法兰克福关注这个问题,就是因为他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扯淡的现象随处可见,人们也总是把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却从来没有人严肃讨论过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一套关于“扯淡”的理论。因此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去讨论一下这种现象。


那么到底什么是“扯淡”呢?我们从这本书的中英文书名说起。这本书的英文题目是 On Bullshit,中文翻译成《论扯淡》,算是比较中性,甚至文雅化了的翻译。Bullshit 在英语口语里是粗鄙的脏话,严格按照字面意思其实应该翻译成“牛粪”或者“无聊的排泄物”。


在这本小书中,法兰克福也颇费了一些笔墨来讨论这个词。这个合成词的前半部分 bull,既有公牛的意思,也有“无聊的规定,琐碎的、言不由衷的、虚伪的言谈和文字,胡说八道”之类的意思。而这个词后半部分的shit就是“屎”或者“排泄物”的意思,是英文里最常用的脏话之一。


说的严肃点,排泄物就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吸收掉之后排出体外的那些东西,它们不能用来维持生命,就好像扯淡的废话不能拿来沟通交流一样。南方朔先生在台湾出版这本书的中译本的时候,就把书名翻译成了“放屁”,只是在大陆再版的时候,改成了更加文雅一点的“扯淡”,少了几分低俗,倒也非常传神。


书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如下:

第一,“扯淡”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我们要特别看看扯淡和说谎的差别是什么,这个比较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看清楚扯淡的本质。


第二,“扯淡”为什么会发生?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会去扯淡?


第三,我们为什么要关心扯淡,这种行为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和危害?


二、究竟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扯淡?


在前面我们简单了解了字典对于这个词的解释。接下来我们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更系统地看一看,扯淡是什么,它和其他语言上的误用和滥用,尤其是和说谎之间有什么区别?


为了让我们对于“扯淡”这种行为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法兰克福在书中描述了一个情景:假设在美国的国庆日上,一个政治家声嘶力竭地对大众说,“我们伟大的、受到上帝保佑的祖国,它的开国元勋在神圣的引导下,为人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法兰克福毫不客气地说,这些话就是扯淡。


首先,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扯淡的内容有可能是虚假的。有没有上帝?上帝有没有引导美国的开国元勋?美国的建立到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地位?这些问题的真实答案究竟是什么,显然不是说话者关心的。在这一点上,扯淡跟说谎有相似之处,二者都违背了使用语言时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在我们有效使用语言时,是为了交换真实的信息。而扯淡和说谎的内容往往都是虚假和错误的。


那么扯淡和说谎之间有没有差别呢?


在法兰克福看来,它们之间的差别既微妙又重要。说谎之所以可能,一定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说谎者内心知道什么是真相,同时也知道如何通过语言,向听众传达不同于真相的信息,从而达成隐瞒和欺骗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思考说谎这个行为,就会发现它其实相当复杂。


从说谎者的角度来看,他首先需要具有相当的认知能力,必须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其次,说谎者必须具有相当的语言技巧,能够灵活地运用词句来传达和事实并不相符的信息;最后,说谎者还必须要有清晰的意图,知道自己欺骗听众的目的,甚至这样做的得失。


与说谎比起来,扯淡要更加随意,更加漫不经心。扯淡的背后不是对于事实真相的隐瞒,扯淡的人对于自己说的话是真是假毫不顾忌,漠不关心。相比说谎对于说谎者的知识、能力和意图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扯淡不需要扯淡者知道什么是真相、不需要他巧舌如簧地颠倒是非,也不需要他有欺骗他人的意图。


通过这个比较,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扯淡”的本质特征了。


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辞,它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扯淡的人并不关心这些内容的真假,他说这些话,不是为了达成语言本应该达成的目的,也就是沟通真实的信息。


这么看来,和bullshit含义最近的英文表达就是hot air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热风”,可以翻译成“讲空话”,说的就是从嘴里喷出了一些热风,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如果我问你,扯淡和说谎相比较起来,哪一个危害更大呢?


你十有八九会认为,那还用说,肯定是说谎啊。人们通常都会认为,说谎是坏事,是对说谎对象的伤害,在道德上也是有害的,我们从小就会教育孩子一定要说真话。但是没事儿扯扯淡、吹吹牛,显然是无伤大雅的,甚至还能够起到调节气氛、放松心情的作用。


但是在法兰克福看来,扯淡的危害其实远远大于说谎,这是《论扯淡》这本书里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颠覆我们常识的观点。


在法兰克福看来,扯淡是把语言完全从真相当中剥离出来,切断了语言与真假的联系。对于说谎者,我们可以戳穿他的谎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来,这样做会让说谎者非常难堪。我们也可以对说谎的人进行惩罚,从而改变这个说谎者以后的行为方式。


相比之下,扯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真相的漠不关心。扯淡的人对于自己所表达的内容是真是假,完全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在扯淡的人看来,真相不仅不重要,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切不过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对于这种人,你好像也没办法指出他们的话里面其实包含错误。就算指出了,不管是扯淡的人还是听他扯淡的人,也都会觉得你是在吹毛求疵,何必对扯淡如此斤斤计较呢?但是久而久之,当扯淡主导了人们的日常谈话,我们也就失去了与真相的联系。


所以,法兰克福认为,比起谎言当中有意的欺骗,扯淡背后的这种对于真假的冷漠态度,其实更加令人担忧。扯淡的本质就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空洞言辞,是与真相的彻底脱离,扯淡的人对于事实毫不关心。在这个意义上,扯淡比说谎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三、扯淡形成的原因


什么样的人会去扯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人们愿意去扯淡,同时对于扯淡这个行为见怪不怪?


在法兰克福看来,扯淡的心态有很多种。


第一种是扯淡的人仅仅是想要表达一种感受,而不关心自己表达的内容是不是准确。


作者提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件小事来说明这一点。有一次维特根斯坦去拜访他的朋友帕斯卡,而帕斯卡当时因为扁桃体发炎住进了医院。因为感觉十分不舒服,她向维特根斯坦抱怨说,自己感觉就像“一只被车轧过的狗一样”。而维特根斯坦却带着几分厌恶地回答说:“你根本就不知道一只被车轧过的狗是什么感觉。”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帕斯卡就是在扯淡。


听到这个故事,你大概会觉得很惊讶,觉得维特根斯坦是在吹毛求疵,甚至还对语言的使用带有某种洁癖。


法兰克福认为,维特根斯坦这么说肯定有开玩笑的成分,但是里面也包含了严肃的哲学和语言学内容。从严肃的角度讲,让维特根斯坦恼火的,是帕斯卡在描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遵循严谨的态度。在她漫不经心的陈述当中,缺乏一种对于事实本身的关切,她在说那句话的时候,并没有想着要把它说对,而仅仅只是为了非常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种导致扯淡的心态来自于扯淡的人想要操纵听众。


也就是说,在扯淡的时候,说话者想要的是要藉着这样的表述,传达某些他想要别人接受的印象。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在国庆演说中声嘶力竭地颂扬美国的政治家,他想要让听众觉得,自己是一个爱国者,对于自己的国家怀着深厚的感情。与此同时,他的听众其实也并不在乎发言内容的真假。在这种情况下,说话者和听众形成了一种共谋关系,一起通过对于语言的滥用来达成其他的意图。


第三种扯淡的动机,是环境的压力或者形势所需,迫使人们去谈论一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题。


比如你去相亲,但是却发现和对面的那个相亲对象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又不能马上离开,这个时候气氛肯定相当尴尬,于是你很可能需要开始扯淡,来释放环境带给我们的压力,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再比如,一个政客置身于一群关心环境的选民当中,不管他原本对于环境保护关不关心,了不了解,他都一定要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而这个时候他的意见十有八九就是在扯淡。


最后一种扯淡的心态在法兰克福看来具有更深层的,甚至哲学性的原因,那就是在当代流行的各种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这类观点否认人们可以获得可靠的知识,认为人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真相,没有办法通过诚实认真的努力来判断一个事情的真假。有了这样的想法,毫无根据的扯淡与真相或真理之间,也就不存在决定性的差异了。只要一个人所说的内容是他想说的,那么他的言论就没有任何问题。这些人信奉的是:不关心事实,而只关心自己的态度。在法兰克福看来,这种完全抹去真假对错的态度极具破坏性,也是他最担心的一种扯淡的心态。


法兰克福如何看待扯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扯淡者背后的心态。这些心态多种多样,有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对于真相持有一种不严谨的态度;有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只关心自己的言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还有可能因为说话者认为自己有必要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甚至根本不想说的主题发表言论;最令人担心的心态是对于事实真相的全面否定,这种极端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态度彻底抹杀了扯淡和真相之间的差别。


四、扯淡究竟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在如今我们要格外关注“扯淡”这样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


法兰克福在这本书的一开篇就指出,在当今的文化中扯淡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扯淡的例子在当代生活当中随处可见,大众媒体、商业广告、政治宣传、公众人物的发言,到处都充斥着扯淡的影子。


对于扯淡的危害性,我们可以做两个层面的分析:一个是扯淡对于哲学和科学的危害;另一个是扯淡对于公共生活的危害。


在《论扯淡》大获成功之后,法兰克福紧接着在2006年出版了另一本书,题目是《论真相》(《On Truth》)。这本书其实可以看作是《论扯淡》的第二部分,在《论扯淡》里,法兰克福把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当作了理所当然的,而在《论真相》这本书里,他更进一步讨论了人们为什么应该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相和真理。结合两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法兰克福认为扯淡行为如何伤害了哲学和科学。


在法兰克福看来,当代哲学研究中,各种相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不断强调,在关于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当中,一个人的主观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得到对于世界客观而真实的认识。


法兰克福认为,这样的观点导致人们放弃了对于真相的热爱和追求,认为哲学和科学研究不过是一些华丽空虚的辞藻和公式而已,不能反映我们对于客观事实严谨认真的思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后现代主义,对我们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十分有害。


法兰克福的这个担心让人不禁想起了哲学界1996年发生的一场大丑闻。美国的生物学家保罗·克劳斯和数学家诺曼·列维特在一本叫《高级迷信》的书里提到,有一些后现代主义的学术期刊喜欢怀疑科学的客观真实性。但是这些期刊其实非常糟糕,只要投稿的文章在态度上和这些后现代思潮一致,文风华丽拗口,无论文章的内容和方法论是否可靠,都能发表。


受到了这本书的启发,也是为了验证这个说法,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艾伦·索卡写了一篇自己都不知所云的“伪科学”文章,投给了一个叫作《社会文本》的期刊,那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期刊。索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跨越界限:量子引力的转型诠释学》。在这篇完全是瞎编出来的文章当中,索卡宣称,他通过科学方法证明,根本没有所谓的物理事实,所谓的“物理事实”只不过是社会和语言建构的产物。随后这个杂志果然发表了他的文章。


随后索卡发表声明说这不过是一场骗局。这个事件在被揭露出来以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引起了一场巨大的论战,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英美大学中的传播。这个骗局也说明了法兰克福的担心十分必要,扯淡式的写作,加上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主张,正在侵害着真正严肃的哲学和科学研究。


除了哲学和科学上的危害之外,扯淡对公共政治生活的危害可能更加严重。


因为扯淡就是一种充满夸张的表演,它让人缺乏自控,对真相毫无尊重,不关心自己是否误导了他人,而只关心给他人带来的印象。这样说话的人,还不用对破坏真相负责任和付出代价。如果这样,那么关注真相这样一个正常的语言和思维习惯,就会变得越来越差,甚至在公共领域中消失,而那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当代政治里面,最能够体现“扯淡文化”的,毫无疑问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了。他就是“扯淡”的代名词,他在竞选过程中和就任之后的言辞和表现,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法兰克福在这本书当中的洞见。


自从2015年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法兰克福对于扯淡的分析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学界和公众的新一轮关注。众多哲学家、语言学家、政治学家、新闻记者、评论家,都纷纷引用法兰克福的分析,来说明特朗普的言论如何危害美国的政治生态。


《时代周刊》在2016年刊登了一篇专栏文章,题目就是《“扯淡”问题专家认为特朗普就是在扯淡》。在文章当中,法兰克福指出,作为一个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具有各种各样扯淡者的典型特征。


比如,对于他自己的能力莫名其妙地自鸣得意,写出错字百出的推特帖子之后,还宣称自己认识很多字,拥有最好的词汇量;他号称自己的记忆力是“世界上最棒的”;在爆出各种性骚扰行为之后,还厚颜无耻地说自己是“最大的女性主义者”;他无中生有,宣称在新泽西有上千名美国民众上街庆祝911事件的发生;他批评墨西哥移民大多是强奸犯,要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修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墙”,此后不久,又在推特上写道,“特朗普酒店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墨西哥卷。我爱墨西哥人!”


说出所有这些让人捧腹的言论,特朗普根本就不用过脑子,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前后一致,是不是自相矛盾,自己说的话和真相是不是有一丁点的关系。听到这些话的人们,当然也不用思考,就知道它们不过是特朗普在“扯淡”。然而,众多的特朗普选民却认为这是特朗普真性情的表达。大众厌恶了此前政客们的谎言,认为与其那样,倒不如选一个直接扯淡的总统。与其被那些职业政客欺骗,还不如听一个老胖子扯淡。


然而,在特朗就职一年以后的今天,他的“扯淡治国”造成了美国内政治理中的低效,外交政策上的混乱。这一切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而他却依然振振有词地说自己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棒的总统。特朗普现象的出现,深刻地表明,我们对于扯淡的反思和批评既十分紧迫,又任重道远。


五、读书笔记总结


《论扯淡》有如下知识要点:

第一,法兰克福是一位地道的学院派哲学家,《论扯淡》本来是他在1986年发表的一篇论文,2005年作为一本小书再版,出人意料地成了全美最畅销的非虚构类著作。


第二,在法兰克福看来,扯淡的本质是一些空洞的言辞,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也不关心真假,扯淡与说谎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重要的差别。我们通常都会认为,说谎是一种道德上的恶劣行径,危害很大,但是法兰克福在书里告诉我们,扯淡因为彻底剥离了话语和真相之间的联系,可能对我们的危害更大。


第三,人们扯淡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忽视了真相,可能是因为说话者只想操纵听众,也可能是因为说话者不得不对一些自己毫无兴趣和了解的话题发表看法,还有可能是说话者根本否认获得事实真相的可能性。


第四,扯淡文化的兴盛,对于哲学和科学研究,对于现实政治生活都有着巨大的伤害,而索卡事件和特朗普的总统生涯,最好地见证了这种伤害。

    特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